財聯社資訊獲悉,據日經亞洲報道,日產發布了一款全新的EV(純電動汽車)概念車。該車設想搭載可實現小型化的新一代全固態電池,實車為全球首創。
一、固態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先進電池技術
(資料圖)
固態電池相比于傳統鋰離子電池優勢明顯。固態電池具有不可燃、耐高溫、無腐蝕、不揮發的特性,在安全性、重量、尺寸、能量密度、應用和熱穩定性等方面均遠優于鋰離子電池。作為鋰離子電池和其他傳統電池的替代品,固態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先進電池技術。
就續航時間而言,液態鋰電池能量密度上限區間為 300-350Wh/kg,而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則有望達到 500Wh/kg,續航里程有望翻倍。就安全性而言,固態電池里沒有液體電解質,而是采用全固態成分,不具備易燃易揮發的問題,更穩定,可以有效避免許多安全隱患。
就便攜性而言,由于不需要電解液和隔膜,固態電池相比鋰電池厚度更小,固態電解質和固態材料的應用,也會使得整個電池重量有明顯減輕。因此,固態電池體積更小,輕便易攜。
就使用壽命而言,液體電解質在低溫下容易黏稠,影響離子傳導,導致目前的電動車冬天性能就比較差,而固態電解質低溫和高溫性能都比較優秀。這也意味著電池使用的壽命更長,回收周期大大拉長。
二、目前固態電池處于滲透率“0-1的”階段
2月7日,千億鋰礦巨頭贛鋒鋰業宣布,控股子公司江西贛鋒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鋒鋰電”)在固態電池領域獲得新突破,搭載贛鋒鋰電三元固液混合鋰離子電池的純電動SUV賽力斯SERES-5計劃于2023年3月開始交付。2月10日,寶馬集團發布消息稱,集團首輛采用全固態電池技術的原型車將于2025年之前問世,該技術未來將應用于量產車。
此外,近期蔚來、賽力斯、長安深藍、嵐圖等多家新能源車企披露半固態電池裝車進展。業內人士表示,半固態電池對于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系更迭小,被視作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產品。隨著各正負極廠商與電池廠商紛紛加大研發力度,半固態電池量產裝車已經提上日程。
招商證券指出,一旦固態電池實現產業化,其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好等多方面優勢將得以充分體現,或將成為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路線。目前國內多家電池企業固態電池技術領先,部分企業已進入固態鋰離子電池(半固態電池)中試階段,2025 年前可能實現固態電池量產。預計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進軍固態電池領域,疊加政策持續加碼,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有望進一步加速。
在市場規模方面,根據觀研天下測算,中國固態電池規模有望在2025年達到29億元,2030年突破200億元,預計2022-2030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5.01%。在出貨量方面,國內出貨量有望在2025年達24GWh,2030年突破250GWh,2022-2030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4.66%。對比全球發展情況,中國市場巨大,據SNEresearch測算,到2025年中國固態電池市場規模約占全球總規模的50%。目前固態電池處于滲透率“0-1的”階段,預計未來替代空間廣闊。
三、相關上市公司:南都電源 金龍羽 德爾股份
金龍羽表示,半固態電池是公司推進固態電池項目研發工作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截至目前,固態電解質、半固態電芯已進入中試試驗。
南都電源已具備20Ah產品的鈉電研制能力,比能量達到120Wh/kg,循環2000次。固態電池研發主要圍繞高安全和長壽命開展,目前公司開發的固體電解質膜可耐200℃高溫,將固態電解質技術導入錳酸鋰電池,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
德爾股份已掌握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藝等多項關鍵技術,研發的全固態電池產品具有安全性能好和循環壽命長等優點,公司的全固態電池產品正處于研發階段。
近期熱門系列:
2月6日《新增公共車樁比1:1,充電樁或將進入加速建設期,這家公司已開發出超級快速充電樁相關產品》
2月1日《多方面能力超出研究人員預期,ChatGPT未來商業化場景廣泛,這類細分領域頭部廠商或率先受益,這家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系列產品》
1月31日《工業機器人的心臟,入選部委重點產品目錄,這家公司產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已進入產業化階段》
1月31日《多家公司凈利潤增速超100%,該行業高增長勢頭亮眼,這家公司產品已成熟應用于相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