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接到電話詐騙需要立即報警嗎?
接到電話詐騙時,應該立即報警。電話詐騙是一種犯罪行為,涉及到刑事責任。及時報警不僅可以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也可以協助警方打擊電話詐騙犯罪。
法律依據:
1.《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以詐騙方法非法占有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一)擾亂公共秩序或者妨害社會管理秩序;(二)以詐騙、脅迫、欺騙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證人、鑒定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的合法權益,保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依法采取必要措施。”
總結:接到電話詐騙,應該立即報警,保護自己的利益,也是維護社會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措施。
電話詐騙怎么知道個人信息的?
1、各類需要用戶注冊的軟件APP
現在大部分網絡軟件APP在使用時都需要填寫個人手機、郵箱等通訊信息。一方面是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一方面是審核用戶群體,比如手機游戲要防范未成年人沉迷,就需要使用人填寫身份證的信息。APP發行商要求這些信息本是無可厚非,但是雖然在用戶須知里有著用戶信息的保密條款,但是難免有動了歪腦筋的廠商會用這些信息謀取非法利益,或者有黑客盜取數據庫來竊取用戶信息,這是用戶信息泄露的最大途徑。
2、需要完整真實的個人信息的場合
APP上填寫的內容不一定能保持真實,但是這些場合,你一定只能老老實實填寫:各類考試考證網站,去銀行等地方辦理個人業務,網上購物填寫快遞地址信息等等。比如報名某項職業等級考證,這邊剛注冊完,手機上馬上就會收到一堆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短信轟炸。
3、個人不小心泄露
這種情況多位網友為了交友、求助,在網上公開論壇之類發帖,留下了個人信息,被蟄伏的騙子獲取后進行騷擾。
防止網絡詐騙基本措施:
1、個人信息保護好
不要隨便泄露自己的電話號碼及身份信息。現在是信息泛濫的社會,同時個人信息的泄露異常嚴重,很多不良分子利用各種手段竊取他人信息。以此為基礎,通過電話、網絡,偽裝自己身份,騙取大眾錢財。
2、多問多漲“姿勢”
在收到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或接到同樣的電話,不要自己盲目行事,可以與家人溝通商量或到有關部門查詢事情真偽,不要輕易給陌生人匯款。
3、貪小便宜吃大虧
在網上購物時,同一商品,有的賣家會用遠遠低于其他店鋪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眼球。很多消費者,因為看見價格低廉,就趕快下手買下商品。結果花了錢卻遲遲不見快遞的到來,其實這是賣家已經“卷鋪蓋走人”了,由此騙取廣大消費者錢財。
4、吸引眼球的毒糖果
有的危險網站,以奪人眼球的標題,吸引人們點擊進入網站。其實,在點進網站的那一刻,用戶的信息已經泄漏,尤其是那些手機、電腦中信息較多的用戶更需要注意。
5、獲取信息要甄別
在微信、QQ等社交信息中,總會流傳著高薪聘請打字員、淘寶客服等消息,看到可以在家兼職,很多人都心動不已。但這些信息中很多存在令人爭議的地方,在聯系負責人時,切勿輕易交錢,損害個人利益。
關鍵詞 如果接到電話詐騙應該立即報警嗎 如果接到電話詐騙需要立即報警嗎 電話詐騙怎么知道個人信息的 詐騙電話是怎么知道個人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