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虎林市八五四13作業站的一片小麥試驗田里,綠油油的小麥已拔節抽穗,隨行的虎林市農技推廣中心的技術員劉朝告訴記者,這一片小麥田有30畝,試種了四個春小麥冬種品種,其中一個“自選6號”表現突出,成功越冬,各種指標測試,不僅可達到畝產千斤,品質甚至可超越山東、河北小麥主產區。這意味著吳進堂在虎林進行了 20余年的春小麥冬種試驗取得成功,這也填補了我省春小麥冬種技術領域的空白。
今年54歲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吳進堂,是黑龍江省北大荒農墾集團八五四農場有限公司融富旱田合作社理事長。2012年創立 “吳進堂勞模創新工作室”,在農業生產方面,他多年來開展創新攻關、技術工藝改裝和技術推廣等活動36項,申報技術專利4項,解決生產難題20余項,其中豆類割曬機已獲得國家專利。技術成果覆蓋面積超過10萬畝,創造出經濟效益500多萬元。
我省的農作物種植中,雖然春小麥種植較其他水稻、大豆等方便省事的多,但卻很少有人種植,原因是小麥種植不但沒有補貼,受地理環境影響,產量、品質都不高。但如果把春小麥進行冬種,也就是在頭一年的10月份播種小麥,經過了一個冬天的洗禮,生長期變長、抵抗力增強后,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就會變高。但什么樣的品種、怎樣的種植方式、播種的深度、株距是多少……什么樣的數據才能符合在我省進行春小麥冬種?這些都沒有先例經驗可尋,從2003年開始,癡心創新的吳進堂開始進行春麥冬種試驗,一年不行,第二年接著來,一做就是20年,試驗數據都記錄了10余本。
2020年,虎林市農技推廣中心技術員,碩士畢業的劉朝,得知吳進堂在進行春小麥冬種的試驗后,一起參與試驗,今年終于有了突破性進展,7月份就會收獲。春麥冬種的試驗成功,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義。可有效解決春季勞動力短缺問題,有效緩解春澇對農時的影響,還可實現秋種麥類夏種菜,一年種兩季的目標,增加土地產出率。吳進堂表示,下一步會在自己合作社進行大面積種植,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會適時進行推廣給更多感興趣的農戶,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權 責 聲 明
雞西新聞網是雞西地區唯一具有官方發布資質的權威網絡媒體,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23120190004號。本網站文字視頻、圖片來源均為雞西融媒體中心旗下所屬媒體的所有作品,本網合法擁有版權及有權使用。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