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物變得五花八門,也增加了痛風的發生率。痛風不再只是成年人的常見病,兒童也易患上此病。云南省中醫醫院風濕科主治醫師吳晶金接診過年僅9歲的小病患。她說:“這個孩子的腳踝突然紅腫熱痛,沒有受過外傷,找不到原因,我們一查尿酸,居然有600多,是典型的痛風性關節炎表現。”尿酸超高 只管住嘴是不夠的,這名痛風小患者只有9歲,體重卻有60多公斤。吳晶金說,小患者尿酸高,和平時胡吃海喝脫不了關系。但她也表示,導致痛風的原因還有很多。“本病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先天基因缺陷的一類人群‘尿酸池’相對小,尿酸儲備調節能力低下,一旦不注意飲食,血液中的尿酸很容易達到飽和狀態。不一定每個高尿酸血癥患者都會發痛風,但可能會患代謝病和心血管疾病。上面提到的小患者經過我們的治療,尿酸降到了正常水平,但仍然需要長期用藥,以避免高尿酸血癥帶來的健康風險。”
尿酸并不只和吃有關,所以管住嘴對于很大一部分患者的作用是有限的。吳晶金介紹,診斷高尿酸血癥的男性標準為420μmol/L、女性為360μmol/L,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一般可以最多降低60個單位,當我們尿酸值遠高于標準水平時,僅僅依靠調整生活方式是不夠的,應當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分期治療 才能治標又治本
很多患者平時對尿酸不管不顧,一旦痛風發作又急于馬上將尿酸降下去。“在急性期進行降尿酸治療,會導致血液里面的尿酸濃度降低,而尿酸波動是發生痛風的重要原因,原先沉積在關節里的尿酸鹽結晶會因為血尿酸過低開始溶解,加重關節炎癥反應,延長病程,導致整個急性期癥狀更重、遷延不愈。很多患者不明白這個道理,還好奇為什么吃了藥,病卻越來越重。”吳晶金強調,痛風患者一定要進行嚴格的分期治療,急性期先控制炎癥,以鎮痛消炎為主,如果沒有消化道潰瘍的,可以選擇芬必得一類的藥物,癥狀嚴重的則應入院治療。在炎癥消退5至7天后,關節癥狀平穩了,再進行降尿酸治療。
中醫認為痛風發病的病機在于脾虛濕阻,濕郁化熱。因此急性期表現為濕熱蘊結癥,治療以清熱除濕為主,間歇期則應健脾除濕以治本。濕氣重的患者一般多體型偏胖、頭發容易出油、大便黏滯、更容易長痛風石。因此,中醫和西醫配合,更容易實現尿酸的持續達標。
這幾個誤區要注意
吳晶金提醒,痛風發作急性期關節水腫、腫脹,切勿活動鍛煉,靜息才利于炎癥的改善。“面面藥”“三黃一黑”和“泰國娜莎”別亂用,可能導致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現生命危險。在痛風期間盡量少補充維生素,如維生素B族會影響尿酸的代謝,而鈣會和尿酸競爭排泄通道,導致血尿酸進一步增高。一旦炎癥解除了,就需要盡早開始降尿酸治療。即使尿酸達標了,也需要定時復診。可根據情況科學減藥,但不能長期脫離藥物控制。對于很多患者來說,應當長期用藥。日常生活中可以食用一些堿化體液環境的食物,如蘇打水、普洱茶、檸檬和櫻桃等。
本期專家
吳晶金
云南省中醫醫院風濕病中心科研副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治醫師,云南省中醫藥學科后備人才。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類風濕關節炎、痛風、干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癥、多發性肌炎(皮肌炎)、骨關節炎等風濕免疫疾病。
門診時間:周四、周六、周日上午,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