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空間是美麗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村民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它的構建,對傳承鄉土文化、涵養村民精神有著重要意義。
?
有了場所,才能更好地開展活動;有了公共文化空間,才會有更豐富的文化生活,村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品質也會隨之改變和提升。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實現鄉村文化的對外傳播,還要加強對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設。
鶴慶縣委宣傳部部長李兆敏告訴記者:“銀河鄉村文化空間是一個集‘圖書館、畫展、攝影展、商品展’四館合一的白族院落。在這里,可以看到精美的刺繡、古樸而神秘的瓦貓、紅軍長征過鶴慶留下的紅色印記……這里是銀河村的一個縮影,是銀河夢想開啟的地方。”
鶴慶縣金墩鄉黨委書記王治康介紹道:“這是銀河人要打好的‘三張牌’、組合拳,要讓銀河的明天變得更美好,讓銀河人的夢想落地生根。”
走進大理州鶴慶縣金墩鄉銀河村銀河鄉村文化空間,富有銀河文化特色的紅色黨建、非遺傳承、民族團結進步等元素撲面而來。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斷增強,鶴慶縣金墩鄉因勢利導大力健全農村文化網絡,加快了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其中,建成銀河鄉村文化空間、農村文化廣場,使廣大村民也和城里人一樣擁有了一方屬于自己的休閑活動場所。最具代表性的銀河鄉村文化空間,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新亮點、新樣本。
精神風貌新變化
通過加強文化建設,不斷提高村民文化修養和文明素質。在農村城市化進程中,銀河村人從村民到居民,身份變了、錢包鼓了,“精氣神”也更足了。
“放下鋤頭,就拿起筆頭”“出了廚房,轉身可進講堂”“放下筷子,就能拿起麥克風”。如今,金墩鄉銀河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富足,農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記者在銀河鄉村文化空間采訪時看到,學生們捧著書,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返鄉青年利用電子閱覽室的設備查閱種植、養殖技術。棋牌室里,老人們悠然自得地下象棋、打撲克。如果想唱歌,還有音響設備;想鍛煉身體,有乒乓球和跑步機。農閑時,文化廣場、文化舞臺成了村民展示才藝、鍛煉身體的好場所,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精神家園。
談起生活的變化,銀河村村民楊小鵬告訴記者,自從人居環境整治和文化空間建成以來,村里有了很大的變化。道路變得整潔了,每天都有保潔工人負責打掃衛生,也請人畫了許多墻體畫,尤其是孩子們特別喜歡這些墻體畫。
楊小鵬說,村里人以前沒有精神文化生活,男人打牌成風,女人家長里短、是非不斷,村干部整天為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操碎了心……現在變化翻天覆地,每天下午他都讓家人早早煮飯、吃飯,然后便和村民來到廣場上,唱歌、拉二胡,每天開展一個小時的休閑娛樂。
銀河村黨總支書記張鐘林感慨地說:“自從村里建起了文化空間,參加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了,文化空間像有了魔力,全村人的凝聚力更強了。”
打“文化牌”聚活力
讓群眾看得見、學得到、用得上,要把“送文化”“種文化”“聯文化”結合起來,村民不僅是坐在臺下的觀眾,更要成為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充分利用“鄉村文化空間”的平臺,不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凝聚正能量。
近年來,銀河村立足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文化育民 文化惠民”為出發點,聚力打好“三張牌”,在“富口袋”的同時“富腦袋”,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銀河村是茶馬古道上的一顆明珠,是鶴慶商幫的發祥地。下轄的金翅鶴村是一個古老的村寨,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一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同年入選國家住建部命名的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鶴慶縣委、縣政府、金墩鄉黨委政府及銀河村黨總支積極打好組合拳,用“三張牌”助力“銀河夢”的實現。
打好紅色文化牌,走好新時代長征路。1936年4月23日,紅二、紅六方面軍長征途經鶴慶時,以田麟勛為代表的27位鶴慶青年毅然參加紅軍。紅色的種子開始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也讓鶴慶這個高原水鄉有了不一樣的內涵。
張鐘林說:“銀河村從‘講長征故事、講紅色文化、看紅色書籍’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學黨史、強黨建、強支部’中踐行使命。”
打好非遺文化牌,“穿針引線”助力“銀河夢”。金、木、土、石、布,是民族手工藝的重要元素。銀河村也不例外,村民以甸南刺繡、瓦貓為代表的民族手工藝,用一針一線、在一捏一揉中向外界展示著鶴慶魅力。
如今的銀河刺繡不僅樣式豐富、技法精湛,繡品更是廣受消費者喜愛。憑借刺繡絕活,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楊文煥先后被評為“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云南省民族民間刺繡高手”等。
“以前是為了生計,現在生活富足了,但年輕人會這個的不多,我希望通過刺繡,讓我們鶴慶的甸南刺繡技藝傳承下去。”楊文煥不僅把技藝傳授給自己的妹妹,還通過開設傳習所、走進校園,讓鶴慶錦繡走出鶴慶,走出云南。
打好民族團結進步牌,齊心協力振興鄉村。銀河村在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通過整合各方資源,群策群力,使銀河鄉村文化空間建成并投入使用,道路硬化、亮化照明等基礎設施也得到改善。村里緊緊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宗旨,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馨香四溢文明花
傳統文化對文化振興有著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振興的必經之路。銀河鄉村文化空間通過收藏碾磨、鋸子、牛車、盤秤等100余件老物件,深入探索農耕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小小文化墻展現“文化強”,銀河村打造的“幸福不忘來時路”文化墻,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打造“吃水不忘挖井人”文化墻,再現村民們打水、挑水的情景,時刻提醒大家要感黨恩、跟黨走,秉初心、不忘本;打造黨建文化長廊,以銀河之源、銀河之變、銀河之夢為主題,展示銀河的精彩蝶變。通過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畫面形式將傳統文化融入農村生活當中,從入眼到入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潛移默化中轉變村民觀念,提振生活信心。
同時,銀河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生活,作為村民日常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和行為規范,成為人們處理人情往來、鄰里關系、群體關系和農村公共事務的價值追求。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宣傳黨的政策、講傳統文化、講村情村事、講身邊好人,多角度展示宣傳發展史、文化史,教育村民知黨恩、感黨恩,不斷提升村民的個人素質。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廣泛開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評選表彰活動,深入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跡,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村民道德素質,凝聚“比學趕超”的正能量,讓全村黨員干部群眾通過精神洗禮,自覺投身到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文明行動等工作中來,讓鄉風文明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金墩鄉副鄉長施堯告訴記者:“銀河鄉村文化空間每天都開放,杜絕出現‘鐵將軍’把門現象,轄區群眾都可以來練字、跳舞、看書等,最大程度融合力量和資源,真正做到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讓銀河鄉村文化空間成為群眾的開心站、幸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