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5日訊(記者 周曉雅)商品期貨市場迎來又一利好禮包。
(資料圖片)
4月4日,上期所宣布,下調銅等9個品種的期貨交易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幅度;同日,上期所旗下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也宣布調整國際銅、低硫燃料油期貨交易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幅度。
對于上述品種的期貨交易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幅度調整,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是通過適時調整風控參數,助力實體降低風險管理成本,提升市場運行效率。
11個期貨品種風控參數調整
具體來看,上期所表示,經研究決定,自2023年4月6日(周四)收盤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幅度調整如下:
銅、鋁、鋅、鉛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比例調整為9%,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7%;不銹鋼、紙漿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比例調整為10%,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8%;白銀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比例調整為11%,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9%;鎳、石油瀝青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比例調整為12%,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10%;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則宣布,自2023年4月6日(周四)收盤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幅度調整如下:
國際銅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比例調整為9%,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7%;低硫燃料油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比例調整為12%,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10%;
上期所與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均表示,如遇上述交易保證金比例、漲跌停板幅度與現行執行的交易保證金比例、漲跌停板幅度不同時,則按兩者中比例高、幅度大的執行。
助力實體降低風險管理成本
對于上期所與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此次下調多品種交易保證金比例、漲跌停板幅度,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響應了目前實體企業的普遍訴求,降低實體企業風險管理成本。希望交易所繼續密切跟蹤市場變化,加強風險監測與異常交易監管,動態優化保證金等風控參數,保障相關期貨品種市場安全平穩運行。
國投安信期貨有色首席研究員肖靜表示,早在去年3月國外鎳價出現異常波動,上期所依規采取了發布風險警示函、動態調整交易手續費、提板擴保等手段,有效維護了市場交易秩序,為全球價格回歸理性提供參考。
“今年,隨著我國電解鎳新建產能逐步釋放,不銹鋼、新能源等產業需求放緩,市場對電解鎳供應偏緊的擔憂降溫,市場波動率明顯下降。”在她看來,上期所適時下調鎳期貨保證金,有利于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參與成本,提高改善鎳期貨運行質量,增強期貨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在交易所近期開展的“走一線”調研中,不少會員、企業反映套保成本高。而從調整后的板幅及保證金情況來看,也能較好覆蓋價格波動,管控市場風險。
“短期看,國內外交易所電解鎳庫存處于歷史低位;中期看,在電解鎳、鎳生鐵、濕法中間品等產量持續增加的推動下,全球鎳市場總體呈供強需弱格局。”展望后期,肖靜認為,投資者應注意風險防控,審慎、理性參與交易。
銀河期貨首席分析師馮潔也認為,總體來看,此次上期所下調部分能化品種交易保證金水平等風控參數的措施,響應了目前實體企業的普遍訴求。
從當前宏觀背景來看,2023年中國經濟穩中求進,預期增長在5%左右,疫情政策放開后第三產業的恢復明顯。馮潔分析,2023年能源價格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但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地緣政治等向持久化、常態化演進已有預期,市場普遍預計波動幅度較2022年有所收窄,這為上期所能化品種保證金、漲跌停板幅度下調帶來空間。
進一步來看,此次風控參數調整,降低了實體企業參與石油瀝青、低硫燃料油等期貨品種的資金成本,特別是對于近年現貨效益面臨收縮的企業,流動資金的釋放有利于提升企業保值的積極性和可操作性。市場規模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加報單深度,有助于實體企業風險管理取得更精準更穩定的效果。
中信期貨首席分析師李青也談到,2023年以來,隨著物流和供應恢復,紙漿全球供需矛盾逐步緩解,紙漿價格回落,期貨風險整體可控。“此次上期所將紙漿期貨保證金、漲跌停板幅度由15%、13%各下調5個百分點至10%、8%,有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和實體企業風險管理的資金成本,也有助于市場流動性改善,為產業創造了更好套期保值環境。”
據介紹,2022上半年,紙漿全球供給擾動較多,疊加俄烏沖突爆發,紙漿期現貨價格上漲。為有效防范價格波動風險,上期所于2022年3月將紙漿期貨保證金從9%上調至15%。
“國有企業在套保額度、資金運行和持倉等方面有著嚴格的審批要求,且年度預算往往根據上一年資金使用量制定。前期與交易所交流時,我司也對此提出了需求和建議。”建發紙業市場部經理翁海東也認為,上期所此次適時降低紙漿期貨保證金,對企業套期保值業務的開展有明顯積極影響,可釋放一定流動資金,助力企業管理價格波動風險,穩定經營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