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27日訊(編輯 劉蕊)澳大利亞最大石油和天然氣集團伍德賽德(Woodside)表示,今年全球液化天然氣(LNG)行業的前景將完全取決于歐洲和中國,即歐洲復蘇的力度,和中國重新開放后對天然氣的需求,將決定今年LNG行業的走向。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梅格·奧尼爾(Meg O "Neill)預計,隨著市場對歐洲陷入深度衰退的擔憂正在消退,中國也重新開放經濟,全球天然氣市場有望在2023年保持“良性平衡”。
(資料圖)
今年LNG市場料保持“良性平衡”
伍德賽德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之一,與英國的殼牌、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并列。鑒于澳大利亞能源出口對全球市場的重要性,伍德賽德等澳大利亞企業的表態,一向被視為判斷全球需求的良好指標。
“市場非常平衡,”奧尼爾表示。不過,對于歐洲和中國的需求今年是否能完全滲透到能源市場,“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
奧尼爾表示,雖然她預計中國的經濟活動將今年將逐步回升,但現在“提出任何證據還為時過早”。
奧尼爾指出,今年液化天然氣價格的遠期曲線總體平坦,這對于這種有季節性需求峰值的大宗商品來說,是不尋常的。
"因此我們預計液化天然氣需求將回升,我認為遠期曲線如此平坦,表明市場確實相當平衡。"澳新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丹尼爾·海恩斯(Daniel Hines)表示,他預計隨著工業活動回暖,中國的油氣需求將在第二季度開始回升,而歐洲天然氣價格下跌同樣刺激了消費。
他預計,今年下半年全球天然氣價格將上漲,并認為全球“對天然氣短缺的擔憂仍然存在。”
中國和歐洲將決定LNG市場走向
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LNG貿易市場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伍德賽德指出,在這一過程中,歐洲和中國對于LNG貿易市場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增強。
2021年時,中國曾一度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國。不過2022年,由于疫情限制以及俄烏沖突導致全球天然氣價格飆升,中國的LNG進口表現疲軟,使得“全球最大LNG買家”的名號又重新落回日本手中。
不過2月中旬,IEA在最新報告中預計,隨著中國重新開放,預計中國能源需求將快速增強,到年底前輕松超過2021年的水平。假如中國后續的LNG進口需求也能如預期般快速恢復,將對LNG市場帶來有力提振。
另一方面,在俄烏沖突爆發以前,歐洲的天然氣進口高度依賴于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而澳大利亞的LNG出口幾乎都是面向亞洲的。然而去年俄烏沖突爆發后,隨著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的天然氣銳減,歐洲各國加強了向澳大利亞、美國和卡塔爾等其他LNG出口國的采購力度。
這也使得歐洲和亞洲在LNG市場上的競爭加劇。在本月早些時候,英國能源巨頭殼牌發布的《液化天然氣前景報告》中,也表達了和伍德賽德類似的觀點:
“未來兩年內,歐洲對LNG需求增長,將加劇與亞洲尤其是中國,對有限新增量的競爭,并可能在更長時期內主導全球LNG貿易。同時,中國在全球LNG市場正在從一個快速增長的進口市場,逐步發展為具有平衡全球市場能力的更靈活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