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只有一個,可是養活了全球80億人口的地球母親,卻被全球氣候變暖壓得快喘不氣來了。
(資料圖片)
由于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原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了大自然的吸收能力,導致過去每個連續十年都比前一個十年更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多項歷史紀錄被刷新,極端氣候現象變得越來越多。
為了阻止全球繼續變暖,以中國為代表的國家正在積極行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被寫進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ESG寫入自己的發展戰略。
大到國家,小到個體,都在為了讓天更藍、水更清出力,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詳細羅列出了“注意事項清單”,比如要注意每一項消費的“碳足跡”,不買過度包裝商品。環保公號上,有業內人士提倡“綠色消費”,買綠色飲食、綠色服裝,用綠色交通出行等等。
其實,還有一個更簡單的答案:將浪費變為消費。
8月8日,成都大運會迎來閉幕。這是全球首個引入二手循環服務的國際性賽事。其間,轉轉作為官方供應商,提供了1萬部經過隱私清除、全面質檢的二手手機。放在以前,這部分通訊設備要么由贊助商提供,要么由組委會采買,無論哪種模式,都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
而這屆大運會卻向無數人普及了二手理念——“能借不租,能租不買,買了以后再利用”,讓消費者有機會用最簡單的方式助力環保,讓循環成就綠色成為大眾的共識。
循環經濟迎來風口
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有一座“買”出來的時尚垃圾山。
長期以來,智利一直是二手衣物的接收中心,每年有數萬噸尾貨被運送至此。一旦貿易商賣不完,又不愿意掏錢將其轉送至其他地方,這些二手衣物就會被丟棄進阿塔卡馬沙漠的垃圾堆里。有數據統計,每年被扔進垃圾堆里的衣物,至少有3.9萬噸。
如若平移開視線,放眼全球,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的“垃圾山”,只不過堆積的物品不同,有“服裝墓地”,也有“3C墳場”。他們是生產過剩的產物,也是資源浪費、碳排放加劇的誘因之一。
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服裝業要對全球20%被浪費的水資源負責。不僅如此,服裝和鞋類制造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量的8%。“氣候危機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轉轉集團CEO黃煒曾強調,全球整個碳排放每年是510億噸,如果按照不同類別歸類,其中生產和消費以及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會占到全球每年碳排放的31%,是最大的一塊。
舉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幾乎每生產一臺新手機,就平均會產生約49公斤的碳排放,足夠一盞14瓦的節能燈開252天。
資源是有限的,環境的承載能力亦是有盡頭的。無論是經濟學家鮑爾丁的“宇宙飛船理論”、科普作家蕾切爾的科普讀物《寂靜的春天》,還是模擬“持續GDP增長引發的不可逆損害”的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都在倡導“可持續”。
▲(圖源/視覺中國)
道理誰都懂,但誰又能抵擋住消費主義的來勢洶洶呢?
正常情況下,消費是社會經濟運轉的重要推動力量。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便會完成從生產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社會的轉變。但在此過程中,資本的欲望是無限的。
從人為縮短產品的使用壽命、生產有生命周期的潮流文化,到制造焦慮、借助多元支付手段,商家窮盡了各種方式釋放消費者的購物欲,從而激發“無節制消費”,導致環境污染、垃圾成堆等現象越來越突出。
面對此情此景,既想要不損壞生產——消費鏈條,又要環保可持續,唯一的解法就是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二手閑置進入市場流通,變廢為寶。
根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估算,“十三五”期間,循環經濟對我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綜合貢獻率超過25%。緊接著,《“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實現“雙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有重大意義。
“就像是打麻將。上家打出來的牌對上家來說是沒用的廢棄物,如果下家能吃、能碰,這就變成了原料。”有專家試圖用具象化的方式解釋循環經濟。也有業內人努力讓表述更嚴謹:“(循環經濟)聚焦產業、社會生活、農業三大領域,其中,社會生活領域的空間更大”。
不管怎樣嚴謹定義循環經濟,總歸要涉及兩個重要主體:生產者和消費者。蘋果公司為了環保選擇“不提供原裝適配器”,H&M在全球回收舊衣物。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參與循環經濟最簡單的方式,莫過于敢于買賣二手商品,讓自己的閑置物品循環起來。
問題是,怎么讓消費者主動參與呢?
轉轉的解題思路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循環經濟產業公司轉轉身上找到答案。
7月28日成都大運會開幕式現場,當一位西班牙運動員揮動雙手闖入鏡頭時,其隨身斜挎的小包特別顯眼。巴掌大小的紅灰配色挎包,寫有白色“ZHUANZHUAN”字樣,里面裝有轉轉提供的二手手機。這是轉轉借大運會“亮相”的一個細節。
2022年,這家成立7年的公司先后做了兩件事:升級定位和更換LOGO。具體而言,轉轉一方面宣布從“二手交易平臺”升級成“循環經濟產業公司”,并喊出“二手拯救世界”的口號;另一方面,公司請來大師操刀,在新LOGO里融入“衛星軌道”“字母Z”等元素,意指“循環往復”“二手”概念。
動作頻頻的轉轉在業內引發了足夠的關注,但距離破圈進入更多普通消費者視野,還有一定距離。
“只有消費者敢買賣二手商品,整個循環鏈條才能運作起來。”為此,轉轉開啟了觸達普通消費者的第一步:牽手成都大運會,讓“使用二手物品”的概念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2023年5月18日,轉轉正式成為成都大運會“二手循環服務類官方供應商”。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黨組成員、專職副部長苗峪源表示,引入轉轉集團為成都大運會二手循環服務類官方供應商,是國際大型綜合賽事首次引入二手循環經濟實例,轉轉也是首個為國際頂級賽事提供專業二手循環服務的企業。
合作敲定之后,轉轉便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二手手機。大運村開村前,1萬部轉轉“官方驗”二手手機被運抵大運村,供參賽人員使用。放在過去,這部分3C產品,有些由贊助商提供并贈送給運動員帶走,有些則是由賽事組委會購買,會后或閑置或捐贈。無論哪種模式,都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
轉轉的這1萬部手機來自哪里?此前,央視財經同樣對此好奇,還專門在一則《消費市場吹來“綠色風”》的報道里試圖解答。
節目里,央視將鏡頭聚焦轉轉在青島的二手智能質檢中心。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二手手機、電腦等閑置物品,會在這里經過隱私清除、全面質檢、真圖實拍等流程后,再次進入市場流通。甚至于,為了讓消費者“所見即所得”,轉轉還開設了官方質檢直播間,讓用戶在App端一覽質檢車間流水線全景。
而此次成都大運會期間,這些二手手機就安靜躺在代表團手機借用處。來自全球的代表團成員都能憑參賽證免費借用。賽后,這些手機再由轉轉統一回收、檢驗,如此循環往復。
借助重大賽事,打開知名度,這是營銷傳播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轉轉此番牽手成都大運會,也著實起到了“讓二手概念出圈”的效果。瑞士運動員Droupy Louis就表示,雖然他所在的國家很少有人用二手手機,但確實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做法。
而若要再摳細節,便能看到更多轉轉關于環保的小心思。比如隨二手手機一同給運動員的,還有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手機殼,堆肥條件下,這種手機殼1~3年內就能完全降解;又比如轉轉的二手手機不配包裝盒,而是由公司專門設計了手機斜挎包,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還能讓運動員反復使用。
賽場之外,轉轉也正在把環保的決心落實到更多細節上。
“公司有一個包裝升級計劃。物流箱用的是完全可再生的環保牛皮紙,里面的氣泡膜是PLA和PDAT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箱體外代表公司調性的紅色油墨也不用了。”黃煒解釋道。
當然,這些細微改變落在成本上,不是一筆小錢。據黃煒介紹,為了讓包裝100%接近環保,轉轉的每個包裝盒成本會相應增加2.26元。這些對于本身利潤不高,素有摳門之稱的轉轉來說,無疑是“下血本”了。
引領萬億二手市場
二手買賣,不是一個新概念。從最早的貝殼互換開始,人類就已經自發進行二手交易了。根據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的數據,目前國內閑置物品的交易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預計到2025年有望突破3萬億元。
但市場大不代表好做。二手商品的“非標品”屬性,即為橫亙在行業發展中的一道坎。
所謂非標品,指的是二手品不同于全新商品,即沒有能參照的行業標準,標準性不強,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黃煒形容這是一個“類似于陽光下的影子的行業”。
為此,轉轉圍繞“信任”兩個字做足了文章,試圖“把二手服務做的‘像新品一樣’”。
建立信任的第一步,是上線質檢系統。2015年成立之初,轉轉就創立了針對二手3C質檢的體系。不同于傳統回收模式“從供給出發找需求”,轉轉通過質檢,讓履約-需求-供給循環起來。
“轉轉的履約服務提升了用戶的信任度,直接帶動需求的提升;據此,轉轉又可以反向去要求供給端做到更規范,再推動履約服務的完善和升級,從而讓更多用戶接受和喜歡上二手交易。”有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據轉轉集團戰略發展負責人陳曉晨介紹,目前轉轉在全國建立了3個質檢中心,同時配備了1000多名真人質檢師,保障服務體驗。與此同時,轉轉的線下履約網絡也在加快布局中。“一方面,目前轉轉在全國范圍內有超過300家門店;另一方面,全國150個城市的700名質檢工程師也會提供上門服務。”
夯實信任的第二步是拓品類。除手機、3C數碼外,目前轉轉站內交易品類已覆蓋圖書、奢侈品、服裝鞋帽、母嬰用品、家具家電、游戲等30余種。對此,黃煒表示,轉轉會利用平臺積累的價格算法技術和上門履約能力,持續優化平臺多品類閑置資源流轉的服務能力。
而在業內人眼里,轉轉此舉是在走T字路線。所謂T,指的是橫向拓展品類(如書籍、衣服、家具),縱向深耕重點領域(3C)。“一方面,轉轉能提升用戶粘性,另一方面,也能復刻履約標準,樹立轉轉‘履約能力不分品類’的形象。”
最后則是將履約能力梳理成文,賦能行業。據陳曉晨介紹,僅2022年,轉轉集團參與制定的各類標準就達到13項,其中包括質檢體系相關、交易相關,以及碳減排相關標準。“這些其實對整個行業都有益,能夠使得行業變得更加地標準和規范。”陳曉晨補充道。
蘋果不送充電器是一種很明顯的Reducing(減量化,環保的一方面),因為他們是一家生產產品的公司,轉轉作為平臺,參與循環經濟的切入點在哪里?作為轉轉集團CEO,黃煒曾被問到過這個問題。
當時,他的回復是,二手交易就是一件人人能參與,且對循環經濟有好處的事情。“我們用更好的服務,讓上下游更多人參與進來。假設今年有接近2000萬人在做二手交易,未來通過我們的努力把這個數字擴大到2億,那它所產生的效能將會遠超‘不送充電器’。”
根據權威機構的測算,從成立到2022年底,轉轉集團累計碳減排量達到325.8萬噸,相當于傳統燃油車183億公里的碳排放量;累計能源減耗3918.6吉瓦時,累計成交二手書籍2380萬冊,約等于保護了20萬棵森林樹木資源。
“偉大始于渺小。”黃煒認為,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的同時,讓更多人加入低碳、環保的大循環中,其實就是在保護地球資源,為地球變好出力。
作者 | 李丹
編輯 | 陳芳
運營 | 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