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白雪微)“人間苦變甜,花開草青青,哈達長又長,雪山連北京,嘎瓦拉,吉瓦拉,雪山連北京咯……”一陣六弦琴聲伴著“雪山連北京”的歌謠在國家大劇院的悠揚響起。5月9日下午3點30分,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里,來自西藏和北京的一百七十余名中小學生相聚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上演一場特別的舞蹈演出。這是2023年“美育芳草”國家大劇院青少年藝術節特別策劃項目——“雪山連北京”舞蹈專場演出。
雪域高原孕育民族藝術瑰寶
(資料圖)
演出現場,西藏的學校帶來了扎木念琴《雪山連北京》、熱巴鼓舞《格桑花開向未來》、朗瑪堆諧《吉布梅朵幸福格桑》《恰拉配桑》、芒康弦子舞《依秀哲嘎》、那曲鍋莊《金色的太陽》等數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生態傳統民族舞蹈。
為了讓現場來自北京通州區多所學校的學生觀眾們更好地了解藏族文化和藏族舞藝術特點,國家大劇院還特別邀請了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叢帥帥擔任導賞嘉賓,為同學們詳細講解了朗瑪堆諧、熱巴鼓舞、扎木念、芒康弦子等藏族音樂舞蹈知識。
西藏的小演員們通過熱情、質樸、獨特的表演風格、靈動的舞姿、真情的演出、演繹著新時代西藏生活的欣欣向榮,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無限熱愛。讓臺下北京的同學們近距離欣賞藏族閑婉柔靡舞姿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藏族舞蹈端莊大氣的深厚內蘊。
來自拉薩市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演員貢桑曲珍同學對記者說。“這次來北京我交到了很多北京的朋友,還和他們一起交流跳舞的感受,我感到很開心。雖然之前也在其它舞臺上跳過舞,但我還是覺得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更大、更漂亮,在這里跳舞我感到很榮幸,收獲很多。”
“在這么高規格的劇場,看著臺上兒子彈六弦琴自信的模樣,內心特別感謝北京援藏指揮部,感謝拉薩市教育局給孩子帶來這么好的機會開拓眼界,隨后幾天的豐富多彩的研學時光,一定能學到更多更廣的知識。”家長其美次央眼眶泛紅激動地說。
中華大地筑起傳統文化殿堂
對于此次與西藏朋友們的文化藝術交流,北京的同學們也把內心的熱情融于舞蹈之中,以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表達出對西藏同學們的熱烈歡迎。同時,也將自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貫穿于每一寸舞步。在《壯志少年行》中,以昂首挺胸的姿態展露中國少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運河春潮》以京杭大運河為藝術背景,融入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運河謠》的音樂,表達了北京孩子對大運河的深厚情感;《爺爺的歌》以安徽花鼓燈為題材,展現青少年們傳承民族文化藝術的偉大理想。
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高二(5班)學生羅布更才在觀看完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中心小學以安徽花鼓燈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敬之燈歌《繡荷花》做為開場的舞蹈《爺爺的歌》后驚嘆不已。“《爺爺的歌》體現著青少年們傳承民族文化藝術的偉大理想,,我深知作為少數民族,應更加認真傳承我們民族的藝術文化,感謝拉薩市青少年實踐基地給我這次來北京研學、演出的機會。”羅布才讓眼神堅定地說。
“國家大劇院作為國家級表演藝術殿堂,發揮藝術普及教育平臺用責無旁貸。從最初審節目到今天眼前的呈現,都讓我感到震撼。從舞蹈‘語言’里,能感受到孩子們對舞臺的熱愛及老師的付出。特別感謝遠道而來同聚一臺同學們的精彩表演,讓我們在今天的舞臺上一睹西藏民族舞蹈的獨特魅力和新時代北京青少年的蓬勃朝氣。”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部部長陳戈在觀看完演出后說。
短暫的接觸,長期的交流
伴隨著京藏學生們的攜手謝幕,本次表演也圓滿結束。今日雖然只是京藏兩地學生們的一次短暫接觸,但卻為他們種下了友誼的種子,為今后京藏文化的進一步深入交流搭建了新橋梁。
“今天,我們拉薩的同學們來到了國家大劇院,和北京的孩子一起在國家最高的藝術殿堂舞臺上表演,孩子們都非常興奮,這也將成為孩子們一生的財富。許多北京的孩子和拉薩的孩子也通過這次演出結下了真摯的友誼。未來,希望依托北京優質的教育、文化、科技資源,促進兩地學生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北京市教委援藏干部、北京援藏指揮部教育領隊、拉薩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周曉宇說道。
“美育芳草”國家大劇院青少年藝術節是北京市教委與國家大劇院共同主辦的青少年美育品牌,自2008年起,已成功舉辦14屆,150余所中小學的萬余名學生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少年的風采,極大地發揮了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的全民美育功能。本次舞蹈專場演出得到了北京援藏指揮部、拉薩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在國家大劇院的“藝術之旅”也是本次北京援藏教育團隊為西藏學生精心策劃的赴京三交活動中重要一環。
未來,“美育芳草”國家大劇院青少年藝術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各民族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讓各民族青少年的藝術風采綻放在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的舞臺上,以藝術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青少年心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