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擬投資項目金額遠超公司現有資產規模,寶明科技“跨界”鋰電銅箔的資金籌措和產能消化問題值得關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17日,寶明科技(002992.SZ)發布公告,公司擬在馬鞍山市投資建設寶明科技復合銅箔生產基地,生產鋰電復合銅箔產品,基地計劃總投資規模為62億元。此前,寶明科技曾計劃在贛州投資60億元用于鋰電復合銅箔項目投資,公司擬投資項目累計金額已超過120億元。
截至三季度末,寶明科技資產總計約為19.53億元,貨幣資金為2.99億元,公司現有資產和資金規模與擬投入項目存有明顯缺口。
主營業務陷于虧損、現有資產和資金規模難以支撐計劃項目建設,如何推動項目產能順利落地成為寶明科技當下最亟須解決的問題。
大舉“跨界” 資金不足
根據投資公告,寶明科技擬在馬鞍山市設立全資子公司實施復合銅箔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項目計劃總投資規模為62億元。
這是寶明科技近一年來的第二份大規模投資計劃。2022年7月,寶明科技公告稱,公司擬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鋰電池復合銅箔生產基地,總投資金額為60億元,其中項目一期擬投資11.5億元,二期擬投資48.5億元。
投資公告中,寶明科技表示,本次投資建設鋰電池復合銅箔生產基地,將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帶來新的驅動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
盡管寶明科技并未披露關于募投項目的產能及預期收益情況,但公司在二級市場已受到“熱捧”。數據顯示,2022年7月首次發布投資計劃起,寶明科技股票連續四個交易日漲停,此后公司股價由15.85元/股一路上漲至71.71元/股高點,半年漲幅超過3.5倍,位列期間兩市漲幅第一位(不含上市新股)。期間,公司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由63.09%微降至62.94%,公司股東戶數則由2.28萬人快速下降至1.13萬人。
以投資規模計,截至目前,寶明科技已披露的復合銅箔項目擬投資計劃金額合計約為122億元。與之相對的是,2022年三季度末,寶明科技的資產總計約為19.53億元,其中貨幣資金2.99億元。同期,寶明科技的短期借款為1.3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9470萬元,長期借款為7500萬元,三項負債合計約為3.09億元。公司凈資產約為10.29億元,整體資產負債率46.3%。
以三季度賬面資金計,寶明科技目前擬投資項目尚存有119億元資金缺口,是公司現有資產總額的6.09倍、凈資產的11.56倍。
經營“不振”
從經營角度看,近年來,寶明科技的經營業績并不理想,難以為公司擴產項目提供增量資金支持。
上市當年的2020年,寶明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3.78億元,同比下滑24.98%;歸母凈利潤為3089萬元,同比下滑78.61%。
2021年,寶明科技營業收入為11.15億元,同比下滑19.08%;歸母凈利潤為-3.5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246.97%。2022年前三季度,寶明科技實現營業收入7.39億元,同比下滑9.85%;歸母凈利潤為-1.16億元,仍處于虧損狀態。
自上市以來,寶明科技累計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合計為-4.4億元,上市前三年(2017-2019年)寶明科技累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07億元。上市以來,寶明科技的累計虧損金額超出公司上市前三年歸母凈利潤總和近3300萬元。
而以公司首次披露財務數據的2014年計,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寶明科技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合計約為3872萬元,平均年利潤不足500萬元。
從客戶角度看,上市前,寶明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均為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馬公司”)。其中,2018年和2019年,寶明科技對天馬公司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74億元和6.13億元,分別占公司營業總收入48.95%和33.36%。
上市后,寶明科技不再披露公司第一大客戶的具體信息。根據年報,2020年,寶明科技對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金額為6.14億元,占比44.54%。
2021年,寶明科技對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金額下滑至3.6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40.72%,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降至32.63%。
2022年4月,天馬公司發布了2022年第三期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根據天馬公司披露,2019年和2020年,公司向背光模組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6.14億元和6.1億元,與寶明科技披露金額基本接近(寶明科技主營背光模組業務)。
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天馬對背光模組第一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為5.64億元,超出寶明科技對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2億元。從整體采購規模來看,2019-2021年,天馬公司的背光模組總采購金額分別為32.43億元、28.9億元和27.4億元,雖有所縮減,但幅度并不明顯。
如果上述數據差異不是由統計口徑差異所致,那么,天馬公司與寶明科技披露數據差異就意味著,寶明科技可能在2021年失去了對天馬公司背光模組第一大供應商的身份,這對于公司的后續經營影響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同樣,2019年,TCL集團一躍成為寶明科技第二大客戶,為公司貢獻銷售收入5.44億元,占公司當期營業總收入的29.61%。此前的2018年,TCL集團并沒有進入寶明科技前五大客戶名單,當年寶明科技對第五大客戶東山精密的銷售收入金額為7877萬元。以公司對第五大客戶的銷售數據計,2019年,寶明科技對TCL集團的銷售增長幅度至少為590%,增幅接近6倍。
以業績貢獻計,2019年,寶明科技營業收入增加額約4.61億元,對TCL集團的銷售增加額至少為4.65億元。對比之下,2019年,TCL集團對寶明科技的業績增長貢獻巨大。
但2021年,寶明科技對第二大客戶的銷售收入降至2.39億元,同比下滑了43.5%。
激進擴張 產能消化待考
相比舉債融資,股權融資或許更適合寶明科技目前的狀況,二級市場也給予了積極“響應”。2月1日,寶明科技再度漲停,公司市值達到98.42億元,較2022年年初增長了76.46億元,增幅3.48倍。
根據寶明科技披露,本次投資建設鋰電池復合銅箔生產基地是基于未來整體發展戰略規劃,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進入全面景氣周期。行業高速發展背景下,傳統鋰電銅箔的擴產計劃不斷,投資規模迭創新高。根據中信證券研究統計,僅2021年,國內主要銅箔生產企業的擴產計劃就達到44.8萬噸。其中,諾德股份和嘉元科技的新增產能規劃分別達到4.2萬噸和13.1萬噸(若考慮嘉元科技和寧德時代的合資項目,嘉元科技總規劃產能達到23.1萬噸)。
同時,非銅箔生產企業的“跨界”產能更為“激進”。例如,江西銅業、海亮股份和白銀有色均在2021年發布了10萬噸、15萬噸和20萬噸的鋰電銅箔擴產計劃,涉及投資資金合計達到338.5億元。
按照中信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鋰電池出貨總量將達到1649GWh,綜合考慮鋰電銅箔輕薄化趨勢帶來的銅箔單耗下降,預計到2025年全球鋰電銅箔需求量將增至101.2萬噸,產能預計將達到126萬噸,行業存在一定程度供過于求。
與傳統銅箔相比,復合銅箔由于其理論上兼具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優勢,成為傳統銅箔的潛在替代產品之一,在2022年受到市場廣泛關注。
根據東吳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鋰電需求預計將達到2594GW,復合銅箔的滲透率預計將達到10%,全球復合銅箔的需求預計將達到29億平米;全球復合鋰電銅箔的產能預計將達到47.2億平米,約為需求量的1.63倍。
東吳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寶明科技贛州項目一期投資金額為11.5億元,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1.5億-1.8億平米復合銅箔,配套電池約12-15GWh;二期投資48.5億元,預計達產后實現年產能7億平米復合銅箔,配套電池約60GWh。
以投資金額測算,本次馬鞍山項目投產后,寶明科技預計將再新增7億平米復合銅箔產能,公司復合銅箔產能合計將達到14億平米,超過東吳證券2025年全球預計需求的50%。而以中信證券的預測數據計,2025年,全球復合鋰電銅箔的對應需求預計約為20億平米,寶明科技的產能規劃將接近中信證券預計數據的70%,公司大規模擴產計劃能否順利落地并在短期內得以消化值得關注。
針對文中問題,《證券市場周刊》已向上市公司發出采訪,截至發稿未得到公司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