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記者獲悉,為將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23條金融舉措在甘肅傳導落地,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聯合甘肅銀保監局向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印發《關于開展“貸動隴原 惠企利民”專項行動的通知》,以9項主要任務和4項保障措施護航市場主體,引導全省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進一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
專項行動以支持受困主體紓困為重點,要求金融機構圍繞貫徹落實23條金融舉措,切實推動9項任務深入實施,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行業、企業、人群金融支持,多措并舉穩企紓困、惠企利民,促進企業融資覆蓋面持續擴大、首貸戶數占比持續提高、綜合融資成本合理降低,推動中小微企業貸款“量增、面擴、價降”,全省普惠小微貸款保持穩步增長,力爭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信貸投放總體實現“兩增”目標。
專項行動提出4項保障措施。一是央行資金引導。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作用,從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對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按余額增量的1%提供資金。二是強化監管合力。密切關注延期貸款到期情況和信貸資產質量變化,有效防控風險。三是密切多方聯動。積極與財政、發改、工信、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橫向協調聯動,“幾家抬”紓困幫扶困難行業企業。四是加大政策宣傳。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袁文波
九項主要任務
任務一:建立“敢愿能會”長效機制
推動金融機構建立健全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落實監管要求,完善內部細則、明確執行流程,對符合條件的分支機構合理擴大授信審批權限,推動金融機構探索建立授權、授信和盡職免責“三張清單”小微企業服務機制,提高分支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特別是普惠小微貸款的積極性。
任務二:強化常態化對接走訪
聚焦市場主體融資痛點、堵點,認真分析疫情影響,引導金融機構與行業協會合作,因地制宜探索建立行業企業白名單,搭建分行業、分主體、分產品的特定對接場景,開展線上、線下專場融資對接活動,建立健全常態化、精細化融資對接機制,提升融資對接效率和影響力。
任務三:開展首貸培植活動
加大與市場監督管理、稅務等部門合作,建立小型微型企業首貸培植名單。開展市場主體培育,通過銀行營業網點“首貸服務窗口”、發放首貸宣傳材料,對處于初創期或成長期尚未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加大金融政策宣傳和財務輔導,推動其滿足信貸條件。2022年,法人銀行機構力爭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客戶中當年新增首貸戶3000戶以上。
任務四:加大困難行業企業紓困幫扶力度
對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民航等接觸型服務業加大支持力度,對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主動讓利,對符合續貸條件的市場主體按正常續貸業務辦理,不得盲目惜貸、抽貸、斷貸、壓貸。對出租車司機、網店店主、貨車司機等靈活就業主體,比照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加大對其經營性貸款支持力度。對于因疫情影響償還貸款暫時困難的運輸物流企業和貨車司機,支持金融機構科學合理給予貸款展期和續貸安排。各金融機構開通企業紓困幫扶“暖心”服務熱線,切實為困難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答疑解惑。
任務五:推動批量化融資服務
開發線上產品推動市場主體的批量化對接,降低金融機構獲客成本和企業“腳底成本”。充分運用“隴信通”“信易貸”“銀稅互動”等融資對接平臺共享的非信貸信息以及本銀行的交易結算等數據,提升風險定價能力,綜合評價企業信用水平,利用線上批量化對接提高普惠小微貸款首貸、信用貸款發放比例。
任務六:開發特色信貸產品
繼續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滿足小微企業靈活用款需求。根據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等行業差異化的交易場景特點和地域特點,開發如“拉面貸”“手抓貸”“農家客棧貸”等普惠小微特色信貸產品。依托制造業、商貿流通等核心企業,優化對上下游小微企業的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穩妥開展應收賬款、預付款、存貨、倉單等動產質押融資業務。
任務七:鞏固減費讓利成果
將LPR改革的政策紅利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促進貸款利率繼續穩中有降。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明示貸款年化利率,加強存款利率監管,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嚴格落實降低銀行賬戶服務收費、降低人民幣轉賬匯款手續費、取消部分票據業務收費、降低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等政策措施,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
任務八:促進吸納新市民創業就業
主動對接新市民較為集中的城市、城鎮、創業就業基地、產業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圍繞新市民創業形態、收入特點、資金需求,用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豐富信貸產品供給,積極探索家庭綜合授信、分期消費、分期還款等方式,優化保險產品供給,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質效。
任務九:推進融資配套環境優化
推動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建立首貸中心、續貸中心等平臺,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支持,推動普惠小微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財政獎補貼息、融資擔保等配套機制建設。配合實施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獎補政策,激勵各地區金融機構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