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運用“達芬奇”機器人,輔助專家團隊成功開展了首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
據了解,該醫院為做好首例機器人協助手術,該院院長曾仲率領團隊為一名62歲患者實施“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保留脾臟胰體尾切除術(Kimura法)+膽囊的切除手術獲得成功。
患者2周前體檢發現胰腺長了一個包塊,考慮為胰體尾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同時患有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
脾臟是人體重要免疫器官之一,胰體部良性腫瘤或低度惡性腫瘤的治療應盡量保留脾臟。傳統腹腔鏡往往因為視野受限、器械操作受“筷子效應”不能非常靈活精準的分離脾動脈分支血管,可能導致保脾失敗。
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來說創傷相對較大,存在一定心理恐懼,術后疼痛感也非常劇烈。經縝密的術前討論,治療團隊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手術方案,由曾仲主刀,主任黃漢飛、主治醫師林杰配合,在“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為患者精準切除胰體尾+膽囊,并完整保留了脾臟血供以保留脾臟功能。
曾仲介紹,“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由外科醫生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3部分組成。由醫生在控制臺操作,把手術指令傳導到機械臂,在患者相應的手術部位施行手術,具有手術視野好,操作精準、穩定、快速等優點。
機器人的手臂具有靈活的關節頭,可以模擬人的腕關節、指關節,始終保持每一個操作都在最佳角度,真正做到精準操作。可通過非常小的切口,以無與倫比的精度執行最復雜、最細致的手術,將復雜手術通過微創方式,減少患者并發癥,減輕病人痛苦,利于快速康復。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成功開展,開啟了該院外科史的一次“革命”。下一步,該院將常規應用在泌尿外科、腹部外科、胸外科、婦科等領域的復雜手術。
同時,醫院將緊跟國內外先進技術發展,實現外科學在微創外科方面的整體提升,為患者提供“精準高效、安全微創、快速康復”的治療方案,并將持續加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