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軟實力的重要載體,智庫的研究報告集中各方面智慧,站在時代前沿,洞見未來趨勢,不但服務公共政策,推動科學決策,同時也影響發展走勢。如何在智庫的研究報告中感知趨勢、眺望未來,從1月6日起,《云南經濟日報》在每周四出版的《財金云南》周刊推出特別策劃《智庫報告》,聚焦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焦點問題,展示最具價值的智庫研究成果,透視背后的大趨勢、大變革、大機遇。
“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的“新型”,主要是與傳統的為了謀求生計的小農戶相比較而言的,是在“經營主體”“農業經營主體”的認識基礎上而提出來的。自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并從法律法規、財政稅收、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服務、拓展銷售市場、人才培養等方面出臺了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壯大和服務主體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工作,為促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先后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
自2013年提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后,云南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探索發展,成效明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鼓勵引導下,促進了云南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進入了蓬勃發展階段,其中又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專業大戶為代表的經營主體有了系列實踐探索,在量與質的發展上不斷提升,尤其是前四者自2018年以來成為省內重點關注對象。
農業龍頭企業方面。云南省通過項目扶持、貸款貼息、名品名企評選推介、綠色有機認證和投資獎補、強化服務管理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促進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實力顯著增強。一是從龍頭企業數量上看,云南省農業龍頭企業自2015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增加300戶左右,龍頭企業數量在全國排名第11位,位居西南五省首位;二是從龍頭企業銷售收入上看,由1967億元增加到3371億元,年均增長11.38%。銷售收入全國排名第17位,在西南五省排名第2位,僅次于四川;三是從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上看,全省農業龍頭企業支付勞動者報酬由111億元增加到171億元,年均增長9.03%,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收入由252億元增加到502億元,年均增長14.78%;四是從帶動重點產業上看,積極落實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等系列工作部署,重點培育“8+1”產業的領軍龍頭企業,到2020年,在全省900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中從事“8+1”產業的有624戶、占69.33%。
農民合作社方面。基于各項政策支持,云南省農民合作社發展起步早,且收效顯著,較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言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從其發展過程來看,云南省農民合作社的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起步發展階段(1978年—2007年),1982年全省首個農民研究會——蒙自縣余家寨水稻研究會成立,爾后,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從以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為主、合作形式較單一的合作組織,逐步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和系列化服務延伸方向發展,但也還存在功能簡單、組織結構松散、利益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二是快速發展階段(2007年—2017年),自2007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云南省出臺了系列政策舉措引導、支持、規范發展農民合作社,極大提高了廣大農民興辦農民合作社的積極性,使全省農民合作社蓬勃發展;三是規范提升階段(2018年至今),云南省圍繞“規范發展、質量提升”發展思路,通過“加強業務指導、強化示范引領、加大項目扶持、推進整縣試點、開展培訓交流、深化農郵惠農合作項目”等舉措,全省農民合作社呈現出數量不斷擴大、組織化程度不斷提升、運行質量不斷提升、引領作用不斷凸顯、利益聯結方式不斷豐富等特點與成效。
家庭農場方面。云南省較早提出支持家庭農場發展,自2013年先后出臺《云南省家庭農場工商登記注冊試行辦法》《關于加快發展家庭農場的意見》《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全省家庭農場呈多元化態勢快速發展。云南省主要通過采取“出臺政策、指導發展方向,規范家庭農場數據采集、完善家庭名錄系統管理,組織省級評定、形成示范帶動,主動靠前服務,加強指導服務、提高農場經營者的能力素質”等系列舉措,穩定推進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76454個家庭農場納入名錄系統管理,縣級以上的示范家庭農場4024家,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401家。目前,全省家庭農場發展呈現出一系列特點:一是廣分布、小聚集的態勢,全省76710個家庭農場分布在16個州(市)的129個縣(市、區),其中以昆明、玉溪、大理占比達到49%;二是集中在優勢特色產業,其中從事種植產業方面的占比56.62%,又以種植蔬菜、水果、花卉為主;三是經營規模適中,根據其經營收入劃分,經營收入超過50萬元以上的大型和超大型家庭農場僅占6.78%;四是示范家庭農場呈現現代化經營管理方式方向發展,以省級示范農場情況來看,在農機裝備、節水灌溉設施配備方面及科學種養殖方面都采取了系列措施。
專業大戶方面。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云南省主要從“三個提升”和“一個對接”入手,著力培育和壯大專業種養大戶,在政策、技術、信息、信貸等方面給予扶持,強化其與龍頭企業的對接。其中“三個提升”:提升種養大戶的科技支持力度,運用新技術;提升專業合作化組織程度;提升對種養大戶的扶助力度,切實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一個對接”,就是把現有種養大戶與農業龍頭企業相對接,使現代農業品牌優勢最大限度發揮,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而后,因有關專業種養大戶和養殖規模的界定沒有明確的標準,與其他主體有重疊可能,且自2018年中央出臺的各類文件較少提及專業大戶,云南省內各界對專業大戶的關注也逐漸弱化。
與此同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逐步受到關注。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強調“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一家一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目前,云南省正在探索完善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促進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使農民素質和農業專業化程度有效提升、最新科技成果能夠快速推廣應用、農業效益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