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規模超過4000億元的印花稅將以新面目亮相。
7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施行。這部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21年6月10日通過的稅法開始實施,意味著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再邁一步。值得關注的是,新法基本維持現行稅率水平,證券交易等稅目維持現行稅率不變。同時,運輸合同等部分稅目的稅率有所降低。
那么,印花稅與日常生活有何關聯?炒股交稅有變化嗎?其施行有何意義?
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
印花稅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稅種之一,誕生于1624年的荷蘭。最初收繳是用刻花滾筒在應稅憑證上印上帶有特殊花紋的戳記,故此取名“印花稅”。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中書立應稅憑證、進行證券交易行為所征收的一種稅,因采用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作為完稅的標志而得名,在我國稅收體系中屬于“小稅種”,同時又受到社會特別是資本市場高度關注。1988年8月,國務院發布《印花稅暫行條例》,規定書立或者領受合同、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和權利、許可證照等應稅憑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繳納印花稅。1992年,國家統一對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征收印花稅。
我國印花稅是對書立應稅憑證、進行證券交易征收的一種行為稅,其中對各種合同、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等應稅憑證征收的稅,可以稱作憑證印花稅;對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和以股票為基礎的存托憑證征收的稅,可以稱作證券交易印花稅。對于憑證印花稅,由于人們認為憑證單據上由政府蓋印,就成為合法憑證,在訴訟時可以有法律保障,所以被廣泛接受。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法制的健全,依法書立經濟憑證的現象愈來愈普遍,憑證印花稅征收范圍也越來越廣泛。
例如,合同是現代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最常用的重要法律文件,只要書立合同,無論是正式合同,還是具有合同性質的其他憑證,都需繳納印花稅。
炒股交稅有變化嗎
股民朋友常說的印花稅,指的是證券交易印花稅,自1990年以來經歷了多次調整,證券市場對印花稅的調整變化存在一定的敏感度。
上世紀90年代開征的股票交易印花稅,并未在現行的印花稅暫行條例中,而是財稅部門的文件中。而去年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印花稅法明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應稅憑證、進行證券交易的單位和個人,為印花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印花稅。
印花稅法進一步明確,本法所稱證券交易,是指轉讓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所、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交易的股票和以股票為基礎的存托憑證。
由此,“炒股稅”正式寫入印花稅法,而且為了稅負公平,以股票為基礎發行的存托憑證也被納入印花稅征收范圍。
股民們最為關心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和優惠政策都沒變。印花稅法明確,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而且只對證券交易的出讓方征收,不對受讓方征收。而且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調整收歸全國人大,未來稅率調整需要經過全國人大修法,這也使得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更加穩定、權威,落實稅收法定原則。
印花稅近些年保持較快增長,占比過半的證券交易印花稅增速更快。
統計顯示,2021年我國印花稅收入4076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2478億元,同比增長39.7%。今年前5月,印花稅收入21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7%。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14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
除了證券交易印花稅外,不少企業在經濟活動中書立應稅憑證也涉及繳納印花稅,而這方面有些新變化。其中每件5元的權利、許可證照稅目被取消,這意味著7月1日之后,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商標注冊證、專利證、土地使用證不用再交印花稅,減輕納稅人負擔。受此影響,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公告稱,將自2022年7月1日起終止印花稅代征業務。
專家:為穩經濟穩預期注入動力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印花稅立法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重要一步,有利于推動完善稅收法律制度,提高稅收制度規范化、法治化水平,減少自由裁量權,穩定市場預期,促進稅收征管更加科學規范。
雖然印花稅在我國稅收體系中屬于收入占比較小的稅種,但是由于其主要對在經營交易或證券交易中書立的應稅憑證征稅,所以影響面較廣,涉及企業、個人在日常經營交易中的各個方面。因此,完善印花稅立法對于促進我國市場法制環境的完善具有積極意義。
根據印花稅法,借款合同、買賣合同、技術合同、證券交易等稅目維持現行稅率不變。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對證券交易的出讓方征收,不對受讓方征收,稅率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
制定印花稅法總體上按照稅制平移的思路,但其中一些變化不乏亮點。比如,稅目稅率方面,在基本維持現行稅率水平的同時,適當簡并稅目稅率、減輕稅負。其中,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貨物運輸合同的稅率由萬分之五降為萬分之三;營業賬簿的稅率由萬分之五降為萬分之二點五。
李旭紅認為,此次印花稅立法基本采取保持稅負平移或適當降低稅收負擔的做法,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促進市場主體交易。
同時,在計稅依據的設計上,進一步規范了計稅依據,避免重復征稅,促進專業化分工。比如,同一應稅憑證由兩方以上當事人書立的,按照各自涉及的金額分別計算應納稅額,這樣可以明確交易主體各自的稅收負擔,避免重復計稅。又如,應稅合同的計稅依據,為合同所列的金額,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稅稅款,這樣可以減小合同主體的計稅基礎,降低稅負。
黨的十八大以來,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進程加快,一些條例相繼上升為法律。目前,現行18個稅種中有12個完成立法,增值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立法也在穩步推進。
總體而言,印花稅由小見大。從印花稅法的頒布和實施可以看出,我國加速推進稅收立法,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創造更有利的投資、交易條件,增強了市場主體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市場預期,促進宏觀經濟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