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經濟浪潮裹挾下,2016年底,第一輛共享單車進入昆明,在完成從無到有的跨越后,隨之野蠻生長,至今,終于進入有序運營狀態。
歷經陣痛,終于撥云見日。如今,3家共享單車運營商進行合規運營,為“宜居昆明”帶來短距出行的便利,昆明也在共享單車管理中,探索出了自己的“昆明做法”。
野蠻生長
共享單車一度亂象叢生
在共享經濟浪潮加持下,共享單車一出場就來勢洶洶,掀起跑馬圈地的混戰。“進入昆明市場后,共享單車在為市民帶來出行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治理亂象,如押金問題、車輛淤積、占用城市公共空間等。實話說,在當時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挑戰。”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秩序處處長金小海說。
一段時期內,共享單車瘋狂而無序的發展,給昆明城市管理造成極大壓力:共享單車在道路兩側隨處停放,行人寸步難行,就連盲道也被侵占;為了擠占市場,公交站臺、大型商超、地鐵出入口成為共享單車搶占地盤的“主戰場”,車輛侵占空間,路人無路可行;本應停放在線框內的單車,被亂停亂丟在二環高架上、機動車道中、水塘里……與此同時,一些小型共享出行企業見勢加入,使行業亂象叢生。
“立法”先行
用制度管住“瘋狂單車”
2017年,國家層面雖有交通運輸部聯合十部委發布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指導意見》,但在實際管理中還缺乏相應的依據和經驗。昆明市行業主管部門開始了“先行先試”的探索。
2021年9月,經審慎考評和公開招標,美團、青桔及哈啰3家共享單車運營的“老面孔”,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入駐昆明,成為昆明主城區共享單車(注:包括共享助力車,下同)合規運營商。如今,在昆明的街頭,共享單車的管理已漸入佳境:車輛整齊停放在道路兩側劃定的停車區域;擁堵、淤積的車輛停放點,總有調度人員在工作;每個重點點位,都有身穿統一綠馬甲的停車引導員在整理車輛,藍、綠、黃三色共享車輛停放整齊劃一。
一度“瘋狂”的共享單車變得遵規守紀,是因為有規矩在約束。
金小海介紹,自共享單車入昆之后,市城市管理局就秉承“包容審慎”“先行先試”原則,在不斷摸索中對共享單車實行精細化管理。
“為更好地解決管理難題,我們的管理規范也在因時而動、因勢而變,力圖做到每年修改。在結合地方特色、地方政策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將不合時宜的條款修改剔除,并結合新的政策方向作調整。”金小海介紹。
2017年,《昆明市關于規范共享單車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制定;2018年出臺《昆明市共享單車運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和與之配套的《昆明市共享單車運營服務管理考核辦法(試行)》;2018年9月,完成首次昆明市共享單車運營服務管理第三方月度考核評估;2019年至今,昆明市在持續細化與嚴格落實共享單車管理方案的基礎上,持續開展超投車輛、違規投放品牌清理,堅持第三方考核制度,并根據實際,每年補充修訂管控措施,以適應共享單車在昆明的發展和管理需要,為市民的出行不斷提升幸福感和舒適度。
嚴格把關
通過招標促進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2021年9月,昆明市作為云南省內首個以公開招標方式選擇品牌入駐的城市,通過對參與企業進行全面考核與評估,選擇信用度更高、實力更為雄厚、更具社會責任感的共享單車品牌進入昆明運營。在參與公考招標的17家公司中選取了美團、青桔、哈啰3家企業,并簽訂經營協議、確定投放車輛數額,并完成上牌工作,讓共享單車的精細化管理再上新臺階。
在招標中獲得運營資質的美團單車運營方相關負責人張登文對此表示了贊同和肯定。“對運營商而言,能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入駐城市,是一種比較好的狀態,這說明行業主管部門有規章、有制度,同時還有監管。這對于避免行業無序競爭、保護企業和用戶的權益,有很大幫助。” 張登文表示,通過公開招標,美團單車在昆明已實現完全合規的運營模式,“簡單來說,這就像私家車有了牌照一樣,現在我們的共享單車有了準確的數額,實現了一車一牌,擁有正式的身份,受制度保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可以更專注于提高運營水平、提升用戶體驗感、完成車輛迭代升級、增加后期維護服務等。”
在張登文看來,昆明的共享單車管理模式在全國范圍內也頗具參考性。招投標和動態管理的結合,不僅是在約束企業,同樣也是對企業的一種保護,實現了多向共贏。對比國內其他城市,昆明市對于共享單車的管理模式,更體現出昆明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決心。
而在管理過程中,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也通過不斷磨合來尋找平衡點。“昆明的共享單車管理政策在動態中不斷推陳出新,企業也在不斷調整和適應的過程中進入更加精細的管理狀態,提升運營水平,這是一種良性的發展狀態。”張登文說。
目前,美團單車在昆明采取專人專區的運營網格化管理方式,做到5分鐘內響應、30分鐘內到場處置的精細化運維服務,并率先實現了線下停車框與線上停車點一致。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持續關注下,美團電單車也在主動優化停車點,在街面規劃白線框停車區域,并且與線上的電子停車點一一對應,截至目前已規劃了近萬個停車點。在規范停車區域的同時,也方便用戶在使用美團小黃車時易得易還,維護良好的市容市貌。
行業主管部門立了規矩,企業吃下了“定心丸”,但有市場就必然有競爭,同樣也會有眾口難調的時候。“車輛侵占公共空間誰來清理?熱點區域車輛淤積哪家先處理?”面對這些問題時,統一的管理,比各自為戰更能有效解決問題。
2021年10月,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再出新舉措,針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占用城市公共空間、淤積難以及時清理等問題,由昆明市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昆明公共自行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與3家共享單車企業簽訂協議,將共享單車停放秩序工作進行委托。
精細化管理嘗試
統一運維助推市容品質提升
2021年10月以來,以城市的重要區域和主要干道為起點,統一運維服務目前已經延伸至全市44個街道,為昆明市容市貌和城市品質的提升貢獻了一分力量。
昆明公共自行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任云松介紹,目前從事昆明市非機動車統一運維服務的停車引導員共有1300余人,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對負責區域內的無序停車行為進行提醒、勸導和規整。其中,共享單車的運維服務是工作中最主要的部分。“從去年10月起,我們正式開始統一運維試運行工作,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逐漸形成了一套工作規范。”任云松介紹,如今,統一運維服務主要以街道辦事處為單位進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的調動和劃分。為了做好統一運維,公司對停車引導員有嚴格的考勤管理和考核制度,不僅設置了詳細的行為規范、著裝規范、語言規范和停車規范,還制定了多級機動巡邏的考核方式。在停車引導員的點位設置上采用動態管理,不僅根據熱點、重點區域、車輛使用潮汐進行動態平衡,甚至會對藍花楹賞花、地鐵線路開通、滇池大壩觀鷗等時間節點,提前做好預判和人員配置。
“剛接手這項工作時,沒有參照模式,也沒有可供學習的經驗,我們都是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年國慶期間,金馬坊附近觀賞立體花壇的市民太多,原本安排的運維人員根本無法滿足市民停放車輛需求,我們緊急動員了公司員工到現場應急。這為我們現在及時做好預判等工作提供了經驗??梢哉f,昆明這種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任云松說。
如今,走在昆明的大街小巷,一排排顏色一致、整齊停放的共享單車,已是市民司空見慣的街頭一景。昆明公共自行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吳晶明介紹,從去年10月至今,以共享單車為主的非機動車秩序維護工作不斷提升要求和品質。“從最早的停放在停車框里就行,到后來我們要求車頭朝向一致、車輛擺放整齊,到現在要求分色整理、非機動車與共享單車區分對應停放。”吳晶明說。
任云松表示,目前共享單車的統一運維工作已經進入了較為良好的成長模式,下一步他們會持續開展對違規投放品牌車輛的清理,包括非機動車的停放秩序管理工作。“非常樂見的是,在我們停車引導員的努力下,很多市民會自覺將車輛有序停放,無論在地鐵站口還是街道上,很多市民會自覺將車輛分類停放,還會配合停車引導員擺放好車輛。城市品質的提升離不開城市的每一位主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讓公共秩序變得越來越好。”任云松說。
與城市未來融合
共享文化“碳”出綠色未來
“天氣好的時候,我總是騎共享單車穿行在城市里,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4月,昆明滿城繁花的時候,長居于此的李小姐在社交媒體上寫下了這段話。對于生活在昆明的許多人來說,共享單車這種常態化交通工具,還衍生出漫游這座城市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昆明,共享單車為市民解決了“出行最后一公里”“出行最后三公里”的問題,也緩解了城市擁堵。市民楊先生算過一筆時間賬,在沒有共享單車前,他步行前往家附近的地鐵站需要20分鐘,上班早高峰乘坐公交則更不現實。有了共享單車后,這段用時縮短為10分鐘以內。市民孫女士則更喜歡共享單車的便捷性,無需自己充電、支付保管費,在規定停車區內可實現隨取隨用,還車方便,是出行的一項好選擇。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共享單車為城市交通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昆明氣候宜人,共享單車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選擇。同時,共享出行也在無形中帶來更多低碳生活的嘗試,不斷將宜居、環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于無形中為“宜居昆明”的品牌錦上添花。
2021年8月,盤龍區長青社區綠色低碳社區暨綠色低碳環境教育基地創建工作正式啟動,以共享單車進社區為重要方式之一,采取政企共治模式,探索共享單車綠色出行新方式,為城市減碳。共享出行參與綠色低碳社區項目,不僅是在碳中和戰略目標背景下對綠色出行方式的全新探索,也是主要參與方美團單車在全國試點的首個騎行低碳社區。參與低碳社區項目建設,也在無形中引導更多用戶養成低碳出行的習慣,提升綠色出行頻率。2021年12月,美團單車聯手姚基金發起的“美團單車變球場——YAO籃計劃”項目,首塊球場落地嵩明縣龍街小學。這一環保球場由2000多條共享單車回收輪胎再生制成,讓更多鄉村學生因此獲得更好的成長環境。
2022年4月,世界地球日期間,自然資源部宣傳中心聯合螞蟻森林與哈啰騎行,通過上線共享單車定制語音鎖的形式,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哈啰出行數據顯示,僅2021年全年,昆明哈啰單車和助力車用戶騎行總里程就累計減碳近2.1萬噸,在全國位居前列。
“歷經5年時間,昆明在共享單車管理中探索出昆明做法。未來,我們行業主管部門也將繼續協同企業,做好共享單車、非機動車的秩序管理和維護,打造共享單車管理的昆明范本。我們有信心,將昆明共享單車管理打造成為全國的典范,為市民打造更加宜居的昆明,讓共享單車成為城市品質提升中的一張靚麗名片。”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陳劍平如是說。
關鍵詞 美團單車 低碳社區項目建設 瘋狂單車 昆明探索共享單車管理新做法 精細化管理嘗試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 共享單車亂停亂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