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省政府辦公廳5月27日發布的《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我省將加快旅游產品業態創新,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全面提升質量和效益,努力成為引領全國旅游發展創新的一面旗幟。
按照《規劃》,我省將建設一批文旅融合重點項目,著力鍛造主題娛樂旅游、文化遺產旅游、旅游演藝、科普研學旅行4大類文旅融合新業態新產品。
主題娛樂旅游——突出“健康、時尚、快樂”主題特色,積極應用現代人工智能、增強現實全息成像、程控矩陣技術、沉浸式3D、虛擬現實交互動漫技術、4D智能新材料和新裝備等,建設打造一批新型健康的主題娛樂區、文化公園和游樂園,推出一批水上游樂、冰雪世界、童話世界、影視拍攝、數字娛樂等主題娛樂旅游新產品,培育打造一批主題原創、實景體驗、寓教于樂的文化娛樂精品,發展多姿多彩的酒吧、茶室、視聽、網吧等文化休閑產品,打造健康文明、類型多樣、功能完善、參與性強的主題娛樂旅游新業態新產品。
文化遺產旅游——加強昆明石林、麗江古城、元陽哈尼梯田、“三江并流”、澄江古生物化石地等世界遺產保護,積極推動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滇緬公路、滇越鐵路、茶馬古道、高黎貢山等申遺工作,提升世界遺產地旅游品牌。改造提升祿豐世界恐龍谷、元謀人世界公園、劍川沙溪寺登街及大理古城、建水古城等重點文化遺產旅游區,打造“考古遺址公園”,推出一批文化遺產旅游產品和精品線路。立足博物館群資源特色,結合博物館藏品陳列展示、科普教育、會議培訓等,培育打造博物館旅游新產品,并通過數字博物館、虛擬旅游等方式拓展受眾群體,擴大博物館旅游發展空間。以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傳習館(所)、工作室和工坊等為依托,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示、創新與活化利用,推出一批主題特色鮮明、展示內容豐富、互動體驗性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產品和精品名牌。
旅游演藝——積極支持演藝產業發展,出臺《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支持民間文化演藝院團發展,鼓勵國有文藝院團市場化運作精品劇目。推進“文化+科技+創意+旅游”融合,加快旅游演藝重點項目建設,發展一批功能配套、服務優質的旅游演藝場所。增強旅游演藝創意能力,積極開發以文化演藝為主體,集創意設計、高科技舞臺技術、高質量歌舞表演等為一體的旅游演藝新產品。加強旅游演藝隊伍建設,提升演藝節目策劃、編導和表演水平,推出一批具有較高藝術水準、深受國內外游客喜愛的世界旅游演藝品牌。充分發揮民族文化多樣性優勢,打造特色鮮明、體驗性強的民族民間藝術表演產品。
科普研學旅行——推動“旅游+科普”“旅游+教育”融合,按照“寓教于游”“寓學于游”方式和“主題鮮明、課程精良、運行規范”要求,堅持依法依規,依托國家公園、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建設一批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學旅行重點項目,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健全安全保障措施,打造布局合理、類別多樣、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體驗性強、安全舒適、管理規范的自然教育和科普硏學基地,推出一批集知識性、教育性、娛樂性、參與性、體驗性為一體的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學產品,培育一批科普研學旅游精品線路。建立多方合作關系和科學評價反饋體系,形成立足云南、聯通全國的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學旅游網絡體系,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學旅行新業態新產品。
在鍛造專項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方面,《規劃》提出,我省將加快發展文化和旅游用品制造業,構建“金、木、土、石、布、食、藝、養”傳統工藝品及旅游紀念品產業體系,打造具有特色的伴手禮產品系列;依托云南多樣性生物資源,大力發展云茶、云花、云酒、云咖、云餅、云菜、云腿、云藥、云果等食品工業,積極發展化妝品、口腔清潔用品、香料香精等日化品產業,積極開發特色旅游食品和旅游日用品;支持綜合型加工、銷售、物流企業發展,構建文化和旅游商品加工銷售體系,延伸拓展文化和旅游產業內涵與外延,豐富云南文化和旅游商品,增加高品質文化和旅游商品供給等。
圍繞鍛造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精品目標,我省將推出一批特色美食、手工藝品、手作體驗、浪漫花市、拍照地標、網紅打卡點、文化節慶、競技表演、演藝劇場、燈光秀等吸引力強、趣味性強、體驗性強的“夜游產品”。
聚焦鄉村旅游廣闊市場和助力鄉村振興,我省還將積極發展共享農莊、康體養老、線上云游等鄉村業態新模式,打造研學教育、親子體驗、拓展訓練、游憩養生、鄉村旅居等鄉村旅游新產品,結合文化創意和策劃,提升民族傳統節慶活動水平,培育打造芒果節、蘋果節、鮮花節、咖啡節、豐收節等農事節慶活動,開發鄉村音樂節、嘉年華等節慶活動新品牌。
與此同時,依托具有比較優勢的優質大米、咖啡、茶葉、花卉、核桃、花椒、滇皂莢、中藥材、水果、蔬菜、菌類、竹類等農特產品,開發以“云品”為重點的鄉村旅游商品,帶動鄉村農特產品的生產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