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云南省把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轉化為建設綠美云南的行動實踐,切實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中央決策部署在云南落地生根,在全省形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共識共為,為全省開啟全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綠色,已成為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鮮明底色。
“十三五”時期,云南省8大重點產業和“三張牌”彰顯特色優勢,綠色能源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42.2%,綠色能源電力裝機、綠色能源發電量占比等指標全國領先;持續加大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較2015年下降14.5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1163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15萬畝,農業節水達2億立方米以上;碳排放強度較2015年降低24.72%,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有機產品認證數量居全國第三,綠色食品認證數量居全國第七。
“十三五”以來,云南省將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轉化為建設綠美云南的施工藍圖,命名36個“美麗縣城”,授牌27個“特色小鎮”,建成3條美麗公路。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12個、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6個,建成了一批省級生態文明縣(市、區)、生態文明鄉(鎮、街道)。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縣城)37個、省級園林城市(縣城)85個,國家森林城市6個、國家森林鄉村235個。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685.6平方千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67平方米;建成海綿城市217平方千米。中國傳統村落達708個,位居全國第二;106個傳統村落上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位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