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規劃(2021年—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規劃》提出,我省將全面推動一二三產業生態化發展和綠色轉型,加快推進傳統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
在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方面,聚力打造先進制造、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現代物流、健康服務5個萬億級和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金融服務、房地產、煙草8個千億級支柱產業,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引領,落實資源全面節約、循環利用要求,加速提升產業生態化發展水平。
在加快工業生產綠色生態轉型方面,積極引領新興產業高起點綠色發展,著力推進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形成綠色循環低碳工業體系;全面實施工業綠色發展“862”戰略,推動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深度融合,建設以綠色硅、綠色鋁等為重點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突出抓好烤煙烘烤“以電代煤”“以氣代煤”技術設備的推廣應用,引導卷煙包裝印染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強化采掘、冶煉全過程綠色低碳管理,全面落實清潔生產措施;加強生態開發區建設,發揮支柱產業對開發區的引領作用,推動集聚、集約發展,引導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和污染物專業化、市場化集中處置;積極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健全工業能耗、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標準,促進工業企業由傳統制造向綠色制造轉型升級;積極推進中小企業綠色發展。大力推行靜脈產業園、無廢開發區建設。全面推行“環保管家”服務。
在推進農業生產綠色生態發展方面,推進農林牧漁廢棄資源循環綜合利用,加強新技術、新模式推廣;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嚴防耕地污染;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加強秸稈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90%以上;推廣普及標準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引導規模以下養殖戶全面推廣畜禽糞污“截污建池、收運還田”,全面推進健康養殖;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區,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開發綠色有機農產品;積極爭取部省共建國家級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
此外,我省還將提高服務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以消費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引導第一、第二產業生產綠色轉型,實現一二三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深度融合;以建設大滇西旅游環線、瀾滄江沿岸休閑旅游示范區、昆玉紅旅游文化帶和沿邊跨境文化旅游帶為引領,建設國際康養旅游區,推動旅游業綠色轉型升級,促進健康產業與旅游、體育、文化、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現代物流,發展綠色倉儲,加強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培育發展要素交易、服務貿易、品牌服務和在線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全面促進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綠色低碳發展。
《規劃》還明確,我省將積極落實國家支持環保產業和低碳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全面加快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積極推進工業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能效之星產品等制造業發展,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環境風險與損害評價、綠色認證、通信業節能技術服務等新興環保服務業,加快節能環保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品推廣應用,加快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等。
“十四五”時期,我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的重要作用,全力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省電力總裝機1.5億千瓦,綠色能源裝機達到86%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升到46%。
按照《規劃》,到2025年,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逐步形成,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