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本無華,細琢成大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恰似一塊尚待心中早已完成華麗構想的工匠加以細細雕琢的璞玉,經過全縣47萬各族群眾同心協力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創造,漸漸展露光華。
北緯23°半,這條神秘而充滿生機的緯線上,因“其形如硯”而得名的硯山,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經過艱苦而豪邁的3年脫貧攻堅,硯山縣率先在文山州實現脫貧出列,奪取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用無數個難以忘懷的“決戰”瞬間,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和“一天干三天的活、一年當兩年用”的奉獻精神,書寫了新時代一心為民、干在實處的生動篇章。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之際,硯山縣委、縣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闊步邁上了接續鄉村振興和建設美麗硯山的新征程。
硯山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硯山縣委書記何昌娥代表新一屆縣委領導班子作了題為《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硯山新篇章》的工作報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謀劃把硯山建成“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現代農業示范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的偉大事業奮力推向前進。
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加快鄉村振興建設
“過去大克底村的道路到處是牛糞,垃圾亂倒亂扔。現在64戶305人的大克底村已經是一個干凈美麗的‘花園’。不論是村中道路,還是家家戶戶家里家外,大家都養成了愛護衛生的好習慣。”49歲的硯山縣江那鎮同心社區大克底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儂光輝感慨萬千。
“我們按照每戶每年收取100元衛生保潔費的標準有效保障了村莊道路等公共區域衛生有錢管、有人管,縣里有政策,按照1:1.5進行配套獎勵,交得越多,縣里的配套越多。”江那鎮人大主席雷紅梅對大克底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自治大加贊賞。
“在外務工的年青人們得知村里的衛生搞得越來越好,紛紛主動通過微信向村委會交納保潔費。看到大家很辛苦,還主動發了‘愛心紅包’,在短短兩小時集資了近2000元用于購買礦泉水提供給參加勞動的鄉親。”
大克底村,是距離硯山縣城僅5公里的一個村莊。過去的大克底村沿襲著老一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生活,民居破舊、道路泥濘。而今,走在5月的大克底村,眼前儼然一幅處處散發著濃濃春意和盎然生機的現代鄉村美圖,如詩如畫。百姓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一個美麗的現代村莊正在走向更加富裕幸福的未來。
大克底村的“蝶變”,是硯山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從當地農村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以“小切口”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大變樣”的生動寫照和縮影。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走進江那鎮三七社區,一幅新農村美麗畫卷鋪展開來,整潔有序的巷道四通八達,一棟棟小洋樓拔地而起,這里空氣清新、干凈整潔,漫步其中,心情愉悅。“現在我們村可一點不比城里差,環境好、空氣好,心情自然舒暢。”
“以前村里沒有路燈,晚上出門很不方便。現在路燈亮了,以后晚上回家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平遠鎮車白泥村委會龍樹腳村村民高保民這樣說道。
平遠鎮車白泥村委會龍樹腳村小組和洪福村委會煙墩坡村小組是苗族村寨,兩個村小組共216戶、1085人。長期以來,由于兩個村小組沒有路燈,給群眾夜間出行帶來極大不便和煩惱,這一問題也是村民心中的一個結,兩個村小組的村民都盼望盡早解決村中路燈問題。
近來,平遠鎮黨委、鎮政府籌集27萬元幫助龍樹腳和煙墩坡村小組安裝了136盞節能路燈,照亮群眾的幸福路。
說起人居環境,三七社區居民韋繼發老人倍感自豪,“環境好了,大家的素質也高了,對房前屋后更愛護了,現在茶余飯后都談論種點什么花草更美觀呢。”
“垃圾不要亂丟,放進垃圾桶……”李加護每天都會來到村小組活動室進行喊話,打開視頻智慧監控系統,對于亂丟垃圾、家畜糞便清理不及時、隨意張貼小廣告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喊話勸導。這是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喊話書記”的盤龍彝族鄉法土龍村小組黨支部書記李加護的日常寫照。
無獨有偶。距離硯山縣城5.3公里的盤龍彝族鄉明德村委會彎沖村村內道路寬敞平坦,房前屋后干凈整潔,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綠化花池中清新的小雛菊、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在迎風招展,遠處青山如黛,樹木青翠欲滴。一條條干凈整潔的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蜿蜒入戶,道路兩側一幅幅文化墻上書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孝德文化等內容,在美化鄉村墻面環境的同時,倡導群眾積極向上的文明風尚。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硯山縣立足實際、創新舉措,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以問題為導向、對標整治,持續深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讓廣大村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通過3年持續攻堅,硯山縣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處處散發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活力。
青山不墨好春光,生態引領鄉村美
三月桃花開,五月忙采摘。連日來,硯山縣者臘鄉聚源種植養殖家庭農場桃園里200畝加州蜜桃迎來了又一個豐收季。一個個色澤紅潤肥碩鮮美的蜜桃掛滿枝頭。
“我們用的都是農家肥,化學肥料都很少用,所以它的口感及果子的品相各方面都比較好,存放期也比其他的高兩三天。今年加州蜜桃迎來了豐產期,畝產可達800斤—1000斤左右,品質較往年更好,從5月初開始,目前已有大批量訂單,只用10多天就售罄了。”農場負責人李世雄滿臉幸福。
“每到成熟季,周邊好多村子的人都會來幫忙采摘。每人每天能有100元,更好地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未來,這個家庭農場包括加州蜜桃、黃心油桃、半邊紅李、五月脆櫻桃、瑪瑙櫻桃等水果品種在內的4000畝種植基地將成為李世雄和周邊群眾穩定的收入來源。
人間美味五月天。炎炎夏季,西瓜是消暑解渴的時令水果。硯山縣4689畝西瓜迎來豐收季,瓜農忙著采收、搬運、銷售,讓西瓜“搶鮮”上市。
“種七八年了,這個西瓜質量、品質、產量還可以,基本上是銷往浙江去。”平遠鎮石碑寨瓜農鄭月英說。平遠鎮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種出的西瓜瓜形大且飽滿,甜度高、口感好,深受采購商及消費者的熱捧。
一個個綠油油的大西瓜在瓜藤和綠葉的遮掩下若隱若現,滿目綠意的空氣中散發出迷人的甜香,忙著摘瓜、裝籮的瓜農們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今年平遠鎮西瓜種植面積達4219畝,常年吸引了外來的客商承包,帶動了附近的村民創收,助推當地鄉村振興,西瓜的提前上市不僅搶占了市場,更鼓起了瓜農們的腰包。
走進平遠鎮木瓜鋪烤煙服務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馬鈴薯種植基地,村民們按照大小和品質,忙著采收、分揀、裝箱打包、裝車,大家分工有序,干得熱火朝天。
“今年我們的馬鈴薯分為3個級別,銷往河北、太原、西安、西藏和內蒙古等地,過來要的老板還是比較多的。”該合作社2022年土地流轉3000畝左右,種植馬鈴薯2000余畝,每畝產量約3噸,基地目前用工量為50人,每位工人每天大概有150元至200元的收入。
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是硯山縣堅持以推進“一縣一業”蔬菜示范創建為引領,以建基地、育龍頭、創品牌為抓手,依托縣內松南、中康、興發等龍頭企業,推進蔬菜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建設的重要目標。
“硯山的氣候條件比其他地方有優勢,特別是冬天,冬天種出來的蔬菜口感、品質各方面都要比廣東、廣西這些地區要好。我們種蔬菜已經有30多年了,渠道還是比較穩定,主要還是以批發市場為主。目前我們主要還是以冬季種植為主,蔬菜采收以后就直接進冷庫預冷,預冷后我們就用泡沫箱包裝,運輸用的是冷柜車,全程用的都是冷鏈,保證蔬菜的新鮮。”硯山縣聯興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蔣信和說。
下午采摘、晚上出貨,16小時由冷鏈車運抵廣州,22小時運抵深圳,“硯菜”帶著高原的陽光和雨露,新鮮抵達粵港澳大灣區。該合作社在硯山縣稼依鎮建有蔬菜種植基地5000畝,種植出來的蔬菜主要銷往廣東,中國香港、澳門等地區,平均一天能往外發出蔬菜40多噸。
“芭萊姆甜椒是我們去年申報了云南省的十大名品,就是十大名菜,現在是獲得第6名的佳績。現在按株數來算的話,我們種了10萬棵苗,基本上要移植到我們大棚里面。現在我們有120畝的大棚,準備在今年全部鋪開,做120畝芭萊姆甜椒的種植基地。這個芭萊姆甜椒不同的就是口感好和品相好,產量比一般的甜椒要高得多,我們現在對超市是500克一個包裝,大概進超市是在16.8元。”
平遠鎮黃栗樹村的奶牛養殖基地,2000頭奶牛戴著“運動項圈”、吃著精心搭配的“營養套餐”,悠然自得地享受著“智慧生活”。奶牛產生的糞便,是天然的有機肥料,將肥料還田,帶動發展當地青貯玉米種植,實現了養殖業和種植業之間的良性生態循環。
通過科學飼養,目前,該牛場奶牛日平均單產奶量達到35公斤,個體奶牛最高的日單產奶量曾達到60公斤,每天產奶量約為20噸,年收入達3000萬元左右,帶動周邊村寨用工500余人次,每年除150余萬元土地流轉收入外,還可實現務工增收31.5萬元。
在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的育苗大棚里,個頭大、顏色鮮的辣椒格外顯眼,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黃云峰介紹,這是公司培育的新品種芭萊姆甜椒,一個芭萊姆甜椒富含的VC是普通辣椒的10倍。
大規模連片土地流轉,建立健全蔬菜生產標準體系和規范,按綠色食品規程實行質量控制、質量追溯,集產、供、銷于一體,硯山縣的“一縣一業”蔬菜種植成為了文山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主力軍”。
硯山縣充分發揮蔬菜產業特色優勢,先后引進和培育松南、中康、立達爾、永潤等23戶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帶動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71個,流轉土地20萬余畝發展規模農業,建設蔬菜百畝以上產業基地64個,帶動全縣8萬余戶農戶發展產業140余萬畝,1萬余名群眾進入示范園區和產業基地就近就地務工,成為重要的富民產業。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近80萬畝,居全省首位。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一直以來,硯山縣依托現有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攻方向,培育形成了商品蔬菜、特色水果、馬鈴薯、藍莓等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群,一張張極具高原特色農業的“綠色產業名片”將硯山的優質農產品跨越山川送入千家萬戶的菜籃子和餐桌。
項目為王、創新驅動,奏響硯山“蝶變”的“春天序曲”
“硯山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快車道’,我們要倍加珍惜組織和人民給予的干事舞臺,以‘硯山有我、不負硯山’的情懷,以‘只爭朝夕、舍我其誰’的擔當,以暴風驟雨般的作風革命和效能革命,推動硯山經濟社會發展跑出‘加速度’,干出無愧于硯山人民的新業績。”在硯山縣推進作風革命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工作動員會議上,硯山縣委向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發出了“破冰前行”的動員令。
重點項目建設是推動地方發展的重要支撐。提供“保姆式”政務服務、確保電力供應、強化安全生產措施、制定包保責任制、服務企業“一桿到底”、推進招商引資提質增量……硯山縣委、縣政府和各級、各部門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時事相催,務求發展“大”要。今年以來,硯山縣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重點項目建設“兩場硬仗”中,一張以建設“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的宏偉發展藍圖徐徐展開。在項目落地過程中,創造了58天完成1573畝場地平整、日均挖填方30萬立方米的“魏橋速度”。硯山縣203萬噸綠色鋁產業項目有序推進,跑出了綠色鋁產業發展的“加速度”。目前,聚焦綠色鋁產業鏈建設,全縣共引進簽約項目15個(鋁加工項目13個、配套項目2個),2022年一季度,全縣生產原鋁8.99萬噸,完成產值20.68億元;生產鋁合金棒6.6萬噸,完成產值13.27億元,打造“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凸顯了硯山縣在建設文山州“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戰略地位。
4月28日,硯山縣舉行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項目、工業園區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文山海螺2.2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硯山豐牧蛋雞養殖項目和文山州委黨校(文山行政學院老山干部學院)校園異地置換整體遷建暨州公安機關警務技能訓練基地項目等11個投資體量大、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建設,將為硯山縣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今年一季度,硯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4億元,增長1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億元,增長4.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9億元,占州下達任務的24.4%;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1.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61%。
硯山縣正在舉全縣之力量、聚全縣之智慧,以“文山之干”奮力譜寫新時代美麗硯山新篇章。
關鍵詞 魏橋速度 中國綠色鋁谷 硯山縣委書記何昌娥 光伏開發項目 工業園區天然氣綜合利用 文山海螺 硯山豐牧蛋雞養殖項目